奶牛真胃变位诊疗方法研究推广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大力扶持下,奶牛业在我国发展迅速,全国各地基本建立起了奶业生产的产业化体系,奶牛业成了许多地方的支柱产业。在我国许多农村,一头奶牛致富一个家庭、一个产业托起一方经济。
随着奶牛饲养方式和饲养目标的变化,奶牛真胃变位已成为奶牛生产上的一种多发病,发病率高达3%~5%,如果不加治疗,死淘率几乎为100%。奶牛个体成本巨大,一头奶牛的育成成本近万元,一旦导致死亡会使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农户承受巨大的经济打击。在不采取恰当、及时治疗措施的情况下,北京市奶牛养殖者每年因此病而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万元以上。
奶牛真胃变位病因复杂,到目前为止尚不十分清楚,复杂的发病机理也导致了临床症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一步研究准确、高效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推广相应的诊疗技术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中,笔者在北京大兴、房山、河北省三河市等地诊疗奶牛真胃变位23例,并对其发性情况进行较深入广泛研究、调查,现将研究调查结果汇报如下,供奶牛业同和参考交流。
1 .材料及方法
2005年到2006年,分别在北京大兴、北京房山、北京门头沟、河北三河等地奶牛合作用社,对奶牛真变位的病因学、发病规律、临床诊断方法、手术治疗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论证,手术治疗真胃变位病牛23例。并就此诊断、治疗技术进行了现场示范推广。
2.结果
2.1导致近年来奶牛真胃变位发病率增高的原因
近年来,奶牛真胃变位发病率升高是奶牛生产水平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有人说奶牛真胃变位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一种生产性疾病,这一说法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此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的基本原因。
一方面,奶牛饲养数量增加必然会导致总发病头数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奶牛生产性能的不断提高,本病的发病率显著提高,因为在产奶量提升的过程中,增加精料饲喂量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手段;其次,兽医临床诊断水平提高减少了误诊、误淘也是本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一个客观原因。
2.2 真胃变位的发病原因
2.2.1真(皱)胃弛缓是引发本病的一个基础病因。
精料饲喂量过多,必然会导致真胃负担过重,其结果就会引起真胃的收缩能力和弹性下降,真胃收缩力的下降就可以导致真胃体积变大、弛缓,从而为真胃变位发生提供基础病因。奶牛发生真胃变位后,我们常常发现真位的体积要比正常大1~2倍,这就是真胃收缩无力、弛缓的具体证明。
副料或糟粕料(如啤酒糟、甜菜渣、淀粉渣等)饲喂太多,与精料饲喂过多有相似的作用。另外,工厂化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或添加的化学物质会进一步损伤真胃的功能。例如,用0.25%~0.3%亚硫酸浸泡玉米是生产淀粉的一个工艺步骤,此物质可在胃中转化为硫酸对胃黏膜造成损害,而使胃功能减退引起弛缓、扩张。
产后低血钙是引起真胃收缩功能减弱的又一个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奶牛分娩后其血钙含水平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只不过绝大多数奶牛产后血钙变化没有超过其正常的生理范围,但低血钙降低胃肠平滑肌兴奋性的作用是毫无疑问题的。
真胃弛缓还可继发于其它疾病,如前胃弛缓、消化不良、酮病、产后瘫痪等病均可继发真胃弛缓。
2.2.2 瘤胃弛缓也是导致本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长期饲喂粗硬难化饲料;长期只喂青贮不喂干草或以玉米秸代替干草;会导致瘤胃蠕动力量下降、体积增大、瘤胃内容物沉积增多。当瘤胃压在移位的真胃上时,真胃就难以在瘤胃的蠕动过程中回缩到原来位。
2.2.3 分娩是引起奶牛真胃变位的直接原因
95%以上的奶牛真胃变位发生于分娩后[1],其中大多发生于产后6周以内,这一现象提示我们此本的发生与分娩有直接关系。分娩过程导致此病发生,除过简单的物理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分娩过程的应激及产后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及代谢功能的变化。头胎牛本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胎次的牛,因为头胎牛的分娩应激远大于其它胎次的牛这也是众所了解一个现象。
2.2.4 品种改良及选育方向也是导致本病发病率升高的原因之一
在奶牛育种上,我们一直选育后躯较大的牛,因为后躯大,则采食量大、乳房大、产奶量高。但腹腔容积变大增加了真胃活动的空间[2],可促进本病发生。
2.2.5 体位突然、异常改变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一个偶发因素
牛跳跃、追爬、跌跤等体位突然的异常改变,可导致内脏器官及真胃的异常移位或变化,但这种现象在正常的饲养管理过程中是较少见的,所以说体位突然、异常改变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一个偶发因素[3]。
2.3 真胃变位的临床症状
2.3.1 左方变位的临床症状
左方变位在整个真胃变位中占75%,发生该病后,瘤胃蠕动减弱或消失,顽固性食欲不振,有时几乎完全不食,有时只吃几口干草或块根饲料。初期使用健胃药治疗症状好转,但很快反复,后期用健胃药无效。病牛日见消瘦,腹围缩小,肷窝深陷;产乳量下降显著,个别停止泌乳。精神状态尚可,喜站恶卧,体温、心跳、呼吸一般正常。大多数病例,病程较长,可达几个月甚至更长。
排粪量减少,色较深,初期较干,后期腹泻,病程长或移位严重者粪便是有黏液及少量血。
左肷窝触诊时感觉瘤胃与腹壁之间距离变大。
直肠检查时,瘤胃右移。
在左侧腹壁的合适部位可听见真胃蠕动音。
用叩诊锤在左侧腹壁倒数1~5肋骨与肩关节水平线上下叩诊,用听诊器可听见“钢管音”。
有些右腹部振荡可听见振水音。
2.3.2 右方变位的临床症状
右方变位多造成了真胃完全阻塞,所以表现突然发病,腹痛不安,食欲废绝,粪便呈黑褐色、有的稀而臭、有的少而干,严重者无粪便排出,呼吸困难,心率加速,体温正常或低于正常,脱水症状严重。
腹围变大,右肷窝明显突起,在右侧腹壁13~7肋骨处叩诊可听到明显而高朗的”钢管音”。在其下方振荡可听到振水音。
多数病牛精神状态迅速恶化,多立少卧 ,个别不能站立,本病呈急性经过,如不及时进行手术会迅速死亡。
2.4 真胃变位的诊断要点
2.4.1左方变位
在左侧腹壁部叩诊能听到钢管音是本病的一个特征性症状;
在能听到钢管音的部位可穿剌出真胃内容物,其中无原虫,pH为2~4;
多数病例尿酮检验呈阳;
血清钾、钠、氯离子浓度升高;碱贮升高;
潜血阳性;
左肷窝触诊感真胃
与腹壁间的距离变远;
难以确定者可在左肷窝处做剖腹探查;
2.4.1右方变位
在右侧腹壁9~12肋骨间与肩关节不平线上叩诊,可听到”钢管音”;
右侧腹壁膨大,个别病例右肷窝突起,在能听出”钢管音”的稍下方可穿剌出真胃液;
多数病例尿酮检验呈阳性;
血清钾、钠、氯离子浓度升高,碱贮升高;
潜血阳性;
直肠检查可在右侧腹腔摸到真胃;
2.5 治疗方法
2.5.1左方真胃变位治疗方法
对于左方真胃来说,其治疗方法有药物疗法、背卧摇摆复位治疗和手术治疗法。前二种治疗方法简单省事,但治疗效果有限,治愈率约为25%,主要适用于较轻的病例,易复发。手术疗法是根治本病的可靠方法,治愈率高、效果确实,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在本次研究推广过程中用共手术治疗左方变位20例,右方变位3 例,手术治愈率为100%。在此将左右肷窝两侧切口的手术治疗方法做以介绍,左右肷窝两侧切口手术疗法主要步骤如下:
(1)保定方法
选用柱栏内站立保定,为防止牛在手术中卧下,可在胸部或腹部下方横系一胸(腹)绳。也可应地制宜进行保定。
(2)手术部位清洗、消毒方法
①用温肥皂水清洗左、右肷窝
②剃毛
③清水冲洗手术部
④0.1%新洁尔灭清洗术部
⑤碘酊棉球涂擦术部
⑥酒精棉球涂擦术部
⑦术部盖上创巾
(3)麻醉方法
采用腰旁神经干传导麻醉,对于个别精神状态较好的牛可同时肌肉注射846合剂2ml。
(4)打开腹腔(先切开左肷窝、后切右肷窝)
依次切开左肷窝皮肤,切开或钝性分离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切开腹膜。
(5) 通过左肷窝切口探查确诊。
(6)确诊后,用止血钳或巾钳,暂时夹闭左肷窝切口。然后以相同的麻醉方法及切开方法,打开右肷窝切口。
(7)
真胃复位
用连接乳胶管的针头,对移至左侧腹腔的瘤胃进行减压放气;然后助手将手臂从左侧切口伸入腹腔,向前下方按压真胃;术者将手臂从右侧切口伸入腹腔,牵拉真胃,使真胃复位。
(8)真胃固定
用18号丝线贯穿靠近真胃的大网膜,然后将此牵引线的另一端缝合固定于右侧切口前下方内侧的肌肉上,固定线应该有一定的拉力,不可太松,也不可太紧。
(9)缝合左右二侧手术切口
缝合切口前,向腹腔中放入适量青霉素和链霉素,以防感染。然后用螺旋缝合法缝合腹膜、用结节缝合法缝合肌肉、皮肤。
(10)术后护理
①对症治疗
②防止创口感染
③对于变位时间较长者,重状较重者,应该灌服石蜡油、静脉注射10%浓盐水,清理胃肠内容物、促进胃肠运动。
2.5.2右方真胃变位治疗方法
真胃右方变位病程发展较快,手术治疗是超早越好,右方变位手术治疗的治愈率低于左方变位。
右方变位和左方变位手术治疗的不同之处有如下几点:
(1)只在右肷窝处切一切口
(2)打开腹腔,确诊为真胃扭转后,用羊肠线在真胃上作一口袋缝合,剩余缝线作为牵引固定线,然后在口袋缝合的中央作一切口,将胃管由此切口插入,拉紧口袋缝合的缝线,以防胃内容物从切口流出污染腹腔;通过胃管将真胃中的大量液体及内容物尽可能多的放出。
然后去出胃管,同时收紧口袋缝合缝线、打结;并清理切口处,在真胃的切口外外涂红霉素软膏。
(3)复位、固定
将扭转或折叠的真胃复位置后。用18号丝线贯穿靠近真胃的大网膜,然后将此牵引线的另一端缝合固定于右侧切口前内侧下方的肌肉上,固定线应该有一定的拉力,不可太松。
缝合及术后护理等与真胃左方变位相同。
3.小结与讨论
3.1 奶牛真胃变位是一种生产性疾病,在奶牛生产性能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在做好预防工作的前提条件下,手术治疗是减少真胃变位经济损失的一种有效手段。
3.2 近年来,奶牛真胃变位发病率较高,但此病在诊断上不需要借助特殊的诊断仪器,在掌握了此病的基本诊断要点后,可以通过临床检查做出诊断,培养具有相应技术水平的兽医,可以降低因为此病而因起的误诊、误治和误淘。在基层奶牛合作社推广及奶牛场推广此病的诊断、治疗技术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通过培训等方式让兽医充分掌握真胃变位的诊断治疗方法,对减少奶农业经济损失、保障奶牛生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2 从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原因来看,提升奶牛真胃、瘤胃功能,防止真胃和瘤胃弛缓,对防止本病发生至关重要,在奶牛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微生态制剂,从理论上来讲对预防本病发生是有充分的理由[4]。
主要参考文献
[1]陈鸿雁,张亚军,唐政强.手术治疗44例奶牛皱胃变位[J].中国兽医杂志,2005,41(19):27
[2]Nelson DR Petersen GG, Huhn JC,Olson WA.Electromyography of the reticulum,abomasums and duodenum in dairy cows with left displacement of the abomasums Zentralbl Veterinarmed A.1995,42(5):324-327 .
[3]董强,杨天耀,林德贵.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及发病机机制[J].中国兽医杂志,2005,(41)12.
[4]Meylan M,Georgieva TM,Reist M,Blum JW,Martig J,Georgiev IP,Steiner A.Distribution of Mrna that codes for subtypes of adrenergic receptor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of dairy cows[J].Am.J.Vet Res .2004,65(8):1142-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