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奶牛代谢病的综合控制

[日期:2009-11-08] 来源:  作者: [字体: ]

3、瘤胃酸中毒
       (1) 发病特点
       奶牛瘤胃酸中毒呈散发型,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发。1~6胎发病较多,占77%。临产牛、产后3天内的牛发病最多,占70%以上。产奶量在6000㎏以上的奶牛,发病率占65%。日粮中,母牛喂精料量越大、粗饲料不足或缺乏发病率越高。
        (2) 发病机理
        乳酸中毒:过食精料后,血中的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pH值下降。pH值下降和缺氧症的出现都能促使乳酸的蓄积,当乳酸的产生速度大于其转换消失速度,则乳酸可在瘤胃内容物中蓄积,吸收进入体内引起酸中毒。
        内毒素中毒:大量饲喂精料后,瘤胃内的致病物质如组织胺和细菌内毒素等,都可有助于引起过食精料的发病过程。由于组织胺的增高,奶牛可出现蹄疼痛和蹄叶炎。牛过食精料后,瘤胃pH值下降到约5.5时,纤毛虫活性和再生能力消失,瘤胃微生物区系发生很大的变化,革兰氏阳性细菌增加,革兰氏阴性菌大量死亡并释放出细菌内毒素,内毒素吸收,作用于组织器官,引起了组织损伤,加剧了酸性消化不良症候群的病理过程。
        (3)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病牛不愿走动,步态不稳,呼吸急促,心率达100/分钟以上,呼吸困难,气喘,死前张口吐舌,从口内吐出泡沫带血唾液。常于发现症状后1~2小时死亡。
         急性型:常见于分娩后的母牛,食欲废绝,精神沉郁,目光无神,结膜充血,肌肉振颤,耳鼻俱凉,走路摇晃,眼窝下陷,排黄褐色、黑色、带粘液的稀粪,或排出褐红色、暗紫色的粪汤。随病情的加剧,病牛瘫痪卧底不起,呈躺卧姿势。
         亚急性-慢性型:病牛症状轻微,通常呈前胃弛缓,瘤胃蠕动微弱,食欲减退,伴发蹄叶炎时步态强拘,站立困难。
         4.四胃移位
         (1) 发病特点
         皱胃变位可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发病率在3%,2~5胎,2~7岁的体胖高产成年奶牛多发,产后1~6个月内最容易发病,发病高峰期在产后30天内。发病时间一般在11月至次年5月之间,且牛无既往病史,死亡率较高。
         (2)发病机理
         奶牛分娩的时候低血钙是变位的直接病因,给奶牛长期饲喂超量精料引起皱胃酸度增高而皱胃迟缓是主要原因,亚临床酮病是一个危险因素。此外,一些感染性、慢性消耗性等疾病如胎衣不下、跛行、流产、子宫内膜炎、乳房炎、脂肪肝、前胃迟缓疾病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食欲减退,反刍停止,促进皱胃变位的发生。气候条件、机械因素、饲养管理不当、代谢性碱中毒、某些营养物质缺乏可诱发皱胃变位。
        (3) 临床症状
         左方变位:病牛拒食精料,吃少量干草,产奶量逐日下降,迅速消瘦,两腹紧缩,肷部深陷。急性病例,体温偶可升到39.5~40.5℃,心率可达100次/分钟,粪便少而呈黑糊状,后部肠段空虚,瘤胃中度充满。在左腹壁上三分之一(肩关节水平线上方),第9至第12肋骨之间的区域内,叩诊结合听诊可听到特征性的“钢管音”。
         右方变位:病牛发病突然,弓腰、踢腹、出汗;体温初升高,后期则低于正常。心率可达100~120次/分钟,食欲废绝,右腹明显胀大,病牛迅速脱水,严重者卧地,呈休克状态。在右侧8~13肋间、肩关节水平线处叩诊结合听诊,可听到清脆的“钢管音”,与该部位稍下方触诊,可听到拍水音。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wei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
网站简介 |网站搜索 | 网站地图产品展示 | 联系方式 | 留 言 板电子地图

Copyright ©郑州中大奶牛用品经营部 公司地址:郑州市金水区新桑园兽药批发市场西区4号
免费热线:400 6070 098 销售热线:400-6070098 0371-65608560 18903711583 传 真:0371-65365331  销售QQ:200931431 网络支持QQ:785708007
备 案 号:豫ICP备0904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