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奶牛营养需要

[日期:2010-01-26] 来源:  作者: [字体: ]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页码:515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8月
·ISBN:7810665049
·条形码:9787810665049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Dairy Cattle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

《奶牛营养需要(第7次修订版)(2001年)》对影响营养需要量的管理和环境等因素作了更为详细的描述,并且从更广泛的角度探讨了不同生理阶段和生产水平的营养需要水平,反映了奶牛生产和奶业科学飞速变化的现状。预测营养需要量的改进方法增加了使用者的责任,要求他们准确了解估计营养需要量所需的动物、饲粮和管理条件。本方法在强调责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好处,它让使用者能够根据更多的信息进行决策。自1944年以来,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已经组织出版了《奶牛营养需要》的6个修订版本。《奶牛营养需要》(2001)选用了当前奶牛生产领域中最新的信息和技术,是《奶牛营养需要》的第7次修订版。
使决策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是采用了计算机模型对营养需要量进行估计。计算机模型是惟一能够将影响动物的各种因素全部考虑在内的有效方法。与静态数据不同,《奶牛营养需要(第7次修订版)(2001年)》中提供的计算机模型能够描述动物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量。模型能够将不同饲料原料对营养物质吸收的差异和对动物生产性能造成的潜在影响均考虑在内,这些都会影响动物的营养需要量。《奶牛营养需要(第7次修订版)(2001年)》中出现的模型以友好的界面为实际应用和特定情况提供了大量信息。
第1章讨论了有关干物质采食量方面的内容,包括影响干物质采食量的因素和干物质采食量的预测方法。奶牛饲粮、环境和生理性代偿的特点以及管理问题也被作为影响因素加以考虑。对预测干物质采食量的现有方程式进行了简单描述后,本章继续对书中推荐的干物质采食量预测方程式进行探讨,最后以泌乳期采食量的数据和图表结束。
第2章探讨了能量问题,对能量单位进行了定义,并且明确了饲料能量价值的测定、评估和表达方法。本章讨论了维持、泌乳、生长、妊娠的能量需要量,并且对体组织的动员与沉积以及环境因素对能量需要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在本章的最后,是一段关于体况评分的内容。
第3章涉及了脂肪的消化率和能量价值,包括脂肪对瘤胃发酵的影响以及在泌乳期饲粮中添加脂肪的相关信息,并且给出了常用脂肪和油脂中脂肪酸组成的列表。
第4章对碳水化合物的营养进行了详细的总结。本章讨论了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差异,并且重点讨论了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1)P)的营养需要量问题。
第5章涉及了奶牛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方面的所有知识。本章列举了大量关于建立预测方程式的文献报道,并且对如何预测维持、妊娠、泌乳和生长过程中可代谢蛋白质的需要量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与上-版相比,本版营养需要量中关于氨基酸营养的内容有了相当大的改进,并且为读者提供了关于氨基酸进入小肠的途径以及赖氨酸和蛋氨酸需要量预测方程方面的讨论。
第6章包括了常量和微量矿物元素的需要量以及有毒矿物质的相关内容。常量和微量矿物质都包括许多种元素,对每种元素进行的论述都包括了它们的功能、生物学价值、不同种类奶牛的需要量、中毒和缺乏症。
第7章以类似的格式对维生素的营养进行了探讨,把它们划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
奶牛营养需要维生素两大类。与第6章矿物质一样,这一章在动物的层面上讨论了与采食维生素相关的因素。本章内容包括各种维生素的来源、生物学价值、功能、动物对维生素缺乏症和中毒症状、需要量以及影响需要量的因素。
第8章探讨了水的代谢和需要量。这一章系统阐述了造成环境和水体污染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对动物的采食量也会造成一定影响。水中的营养物质以及细菌和藻类在本章中有所涉及。
第9章着重讨论奶牛营养的独特性问题。本章主要涉及了围产期奶牛的营养、代谢障碍(例如乳房水肿和产乳热),以及改善奶牛生产性能的调节剂(例如缓;中剂和直接饲喂微生物)。
第10章和第11章分别讨论了犊牛营养需要的独特性以及青年母牛的生长、成熟和体贮沉积问题。
本版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探讨了奶牛饲养对环境的影响。第12章回顾总结了人们对营养物质的担忧问题,并且提出了畜牧场管理者为降低营养物质排放量正面临着应用新科学技术的挑战。
第13章提供了饲料化学和饲料加工的相关知识。文章描述了饲料的分析方法,并且总结了饲料加工方法对饲料能量的影响。
第14章列出了奶牛营养需要量表。这些表格的数据是由计算机模型产生的。这些数据
分别提供了小体型和大体型两种奶牛不同泌乳期的营养需要量。
第15章提供了各种饲料的营养成分表,并对如何使用该成分表进行了解释。这些表格包括了各种奶牛饲粮中的常用饲料和非常用饲料的营养成分细目表。
第16章对计算机模型进行了评价。《乳业科学杂志》中发表的一个用100种不同的饲粮进行连续饲养试验的试验结果被作为评价数据输入到了计算机中,随后得到了数据分析的结果和计算机程序中使用的预测方程式。在用户指南中对《奶牛营养需要(第7次修订版)(2001年)》使用的计算机模型进行了介绍。

编辑推荐

《奶牛营养需要(第7次修订版)(2001年)》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1章 干物质采食量
1 预测DMI的方程式
1.1 泌乳奶牛
1.2 青年母牛
2 与泌乳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相关的营养与饲养管理因素
2.1 饲粮水分含量
2.2 qp性洗涤纤维
2.3 饲粮粗料与精料比例
2.4 脂肪
3 影响奶牛饲料采食量的动物行为、管理和环境因素
3.1 采食习惯和奶牛行为
3.2 气候
3.3 饲喂方法——全混合日粮与饲粮成分分开饲喂的对比
3.4 饲喂频率
3.5 饲喂次序
3.6 与饲料的接触时间
参考文献

第2章 能量
1 泌乳奶牛和妊娠奶牛的能量需要能量单位
2 饲料的能值
2.1 维持水平时饲料TDN的估测
2.2 饲料消化能的估测
2.3 根据实际采食量估测消化能
2.4 根据实际采食量估测代谢能
2.5 根据实际采食量估测泌乳净能
2.6 用于维持和增重饲料净能的估测
2.7 新版NEL值与1989版的比较
2.8 注意事项
3 能量需要
3.1 维持需要
3.2 泌乳需要
3.3 活动需要
3.4 环境因素
3.5 妊娠需要
3.6 泌乳期和干奶期组织动用恢复
3.7 体况评分
参考文献

第3章 脂肪
1 消化与吸收
2 脂肪的消化率和能值
3 脂肪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4 饲粮中脂肪的利用
5 泌乳期饲粮中的脂肪
参考文献

第4章 碳水化合物
1 非结构碳水化合物
2 结构碳水化合物
2.1 NDF推荐量
2.2 根据NDF性质调整推荐量
2.3 ADF需要量
参考文献

第5章 蛋白质与氨基酸
1 蛋白质与氨基酸营养的重要性和目标与以前版本的主要差别
2 蛋白质
2.1 饲料中粗蛋白质的化学
2.2 瘤胃蛋白质降解的机理
2.3 瘤胃蛋白质降解的动力学
2.4 氮的溶解度与蛋白质降解的关系
2.5 微生物生长对N源底物的需求
2.6 CP、RDP和RUP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2.7 瘤胃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消化的同步化:对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2.8 瘤胃保护性蛋白质
2.9 微生物蛋白质的流量预测
2.10 预测瘤胃非降解饲料蛋白质的流量
2.1l 瘤胃非降解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
2.12 内源蛋白质流量的预测
2.13 评价预测N组分流量的模型
2.14 预测代谢蛋白质的流量
3 代谢蛋白质需要量
3.1 代谢蛋白质的维持需要量
3.2 妊娠的蛋白质需要量
3.3 泌乳的蛋白质需要量
3.4 生长的蛋白质需要量
4 氨基酸
4.1 必需氨基酸(EAA)与非必需氨基酸(NEAA)
4.2 限制性必需氨基酸
4.3 到达小肠氨基酸量的预测
4.4 泌乳牛对MP中Lys和Met的需要量
4.5 瘤胃保护性氨基酸
参考文献

第6章 矿物元素
1 常量元素
1.1 钙
1.2 磷
1.3 钠
1.4 氯
1.5 钾
1.6 镁
1.7 硫
2 微量元素
2.1 钴
2.2 铜
2.3 碘
2.4 铁
2.5 锰
2.6 钼
2.7 硒
2.8 锌
2.9 铬
2.10 铝、砷、镍、硅、锡、矾
3 有毒矿物元素
3.1 镉
3.2 氟
3.3 铅
3.4 汞
参考文献

第7章 维生素
1 脂溶性维生素
1.1 维生素A
1.2 维生素D
1.3 维生素E
1.4 维生素K
2 水溶性维生素
2.1 B族维生素
2.2 维生素C
2.3 胆碱
参考文献

第8章 水
1 饮水量
1.1 干奶牛
1.2 犊牛和青年母牛
1.3 饮水行为
2 水质
2.1 盐分、总可溶固形物(TDS)及总可溶性盐(TSS)
2.2 硬度
2.3 硝酸盐
2.4 硫酸盐
2.5 pH值
2.6 其他营养物质和污染物
2.7 微生物学分析
3 总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奶牛营养的独特性
1 围产期奶牛和非泌乳奶牛
1.1 围产期奶牛的营养和生理状况
1.2 妊娠的营养需要
1.3 养分摄入量
1.4 干奶牛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浓度
2 代谢紊乱的病因学和营养预防
2.1 脂肪肝和酮病
2.2 乳房水肿
2.3 产乳热
2.4 草痉挛症(低血镁症)
2.5 胎衣不下和子宫炎
2.6 皱胃移位
2.7 瘤胃酸中毒和蹄叶炎
2.8 乳脂率下降
3 生产性能调节剂
……
第10章 犊牛营养需要
第11章 生长
第12章 奶牛营养与环境
第13章 碳水化合物化学和饲料处理
第14章 营养需要量表格
第15章 模型评价与方程式预测
参考文献
名词术语汇编
用户指南
本书作者简介
……

序言

由奶牛完成的乳业生产是全球食品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奶牛种类很多,其产奶量不尽相同,奶的营养组成也有差别。不同种类奶牛要求不同的饲养环境。为了生产更多的牛奶和保证奶牛的福利,在饲养时应当对它们的营养需要给予充分考虑。在牛奶生产过程中,为满足奶牛最佳营养需要而提供优质的饲料是牛场最大的一笔开支。因此,牛场主应当优化奶牛的饲喂程序,以实现在最低成本下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美国奶牛营养分委员会在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NRC)农业与自然资源学部下设的动物营养委员会指导下,于1997年组织修订了新一版《奶牛营养需要》。分委员会期望通过这份报告,为广大用户提供一部能够概括近十年来关于奶牛营养领域最新知识和在科学文献与实践经验方面具有准确、全面和实用价值的科学总结。
在这份报告中,奶牛营养分委员会不仅提供了以生物学为基础预测奶牛营养需要的书面描述,而且也通过软盘提供了计算机模型,用以预测泌乳牛、非泌乳牛、生长牛和青年母牛的营养需要。本报告的一些用户可能更喜欢使用基于平均数的营养物质需要量表格,所以我们尽量提供这类表格。虽然应用模型来预测营养需要通常具有不确定性,但分委员会相信,我们有责任通过在大量数据积累的基础上以建立计算机模型的方式来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毫无疑问,这个模型是建立在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以往工作的基础之上。前人的工作使得奶牛营养需要量的估测变得不是那样难以琢磨,因而推动了科学的进步。奶牛营养分委员会发现,自上-版《奶牛营养需要》1989年发行以来,新的科学知识大量涌现,而我们对奶牛营养许多方面的了解还相当不完善。在我们知识基础以外的许多方面,还值得我们去探索。
在撰写这篇报告的过程中,分委员会考虑到当今奶牛生产中影响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的许多问题。通过新版《奶牛营养需要》的颁布,我们力图把焦点集中在建立营养需要的诸多考虑和标准上,这点与旧版本相比明显不同。
本版《奶牛营养需要》的完成,是奶牛营养分委员会共同努力的结晶。我们自1997年开始到2000年完成,历时3年时间,到2001年出版了这份报告。奶牛营养分委员会祝贺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浙江大学的科学家组成的翻译小组,是他们通过非常专业性的翻译将我们的报告《奶牛营养需要》由英文译成了中文。我们相信中国的用户将会发现本报告会对他们的奶牛业发展有益,而且本报告在中国也会像在美国一样以特有的热心和爱戴被广大用户所应用。我们也希望这份报告在奶牛营养需要和奶业生产的信息和技术等方面,为中国奶牛业、世界奶牛业和全球食品生产业架起一座美好的桥梁。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
网站简介 |网站搜索 | 网站地图产品展示 | 联系方式 | 留 言 板电子地图

Copyright ©郑州中大奶牛用品经营部 公司地址:郑州市金水区新桑园兽药批发市场西区4号
免费热线:400 6070 098 销售热线:400-6070098 0371-65608560 18903711583 传 真:0371-65365331  销售QQ:200931431 网络支持QQ:785708007
备 案 号:豫ICP备0904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