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哺乳阶段的变化规律
2010/1/24 11:37:10
荷斯坦奶牛犊牛出生时体重和体高值大致是:母犊体重40千克,公犊45千克,体高前者74厘米,后者75厘米。出后生2~3日内的犊牛体重会因生后血液循环的转变而减轻,应视为正常现象。
这个时期结束时的体重约为170千克,体高平均101厘米,平均日增重650~700克。
目前国内管理水平较高的牛群,散放饲养的犊牛6月龄时体重可达到196千克。
1.初乳的利用 刚出生的犊牛,7~10天以内称作新生犊牛。此期在生理上是从母体子宫内环境突然间降生到母体外环境,是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犊牛体温调节机能出生时刚刚完成,但对外界气温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寒冷刺激)还很弱。小牛出生1~2小时后其体温比刚出生时降低0.5~1℃,它的临界温度是15℃,在12周龄之后降至2℃左右,对外界气温的抵抗能力是逐渐增加的。对外界各种刺激的应答能力也是逐渐形成的,新建立的条件反射与环境的完全统一要有个过渡阶段。
出生后的过渡时期内容易受到多种病原菌的侵袭,引发疾病或死亡。母牛本身在此之前已为新生牛准备了足够的预防性的物质基础--初乳。
分娩后5天内所分泌的牛奶叫做初乳,它具有很多特殊的生物特性,是新生犊牛唯一获 得母体抗原的途径。它要在生后30分钟至1小时之内吃到母乳,才能有足够的条件使初乳抗 原充分发挥作用,保证新生犊牛的健康成长。
初乳中蛋白质含量高,尤其是免疫球蛋白浓度在分娩后第一次挤奶时能达到14%~20%, 第二次降到8%~12%,第四次仅有4.2%~4.4%,包括其它营养成分在内,随着挤奶次数的增加急剧的减少。母牛产后初乳成分及酸度的变化见表5-1。
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溶菌酶两者能杀灭多种致病微生物和抑制某些病原菌的活动。喂过初乳的犊牛可以有效的预防感染大肠杆菌性下痢(出生3周内易感)。
犊牛大约在10日龄之后自身就能产生足够的像大牛一样的抗体。
初乳在牛胃空虚及肠壁粘膜对病菌抵抗能力还很弱的时候,它有一种能覆在粘膜上阻止病菌侵入的功能。
初乳的酸度很高(45~50 T°),酸性环境不利于有害微生物繁衍和有利于促进和激活皱胃所分泌的消化酶,使胃肠功能早日完善。
表1 母牛产后初乳成分及酸度的变化
产后天数 酸度(T°)
成分 (%) 胡萝卜素变化 mg/kg奶中 干物质 脂肪 总蛋白质量 白蛋白+球蛋白量 乳糖 灰分 挤奶次数 1 49.5 25.34 5.4 5.08 12.40 3.31 1.20 1 6464 2 40.5 22.00 5.0 11.89 8.14 3.77 0.93 2 2836 3 29.8 14.55 4.1 5.24 3.02 3.77 0.82 3 1992 4 28.7 12.76 3.4 4.68 1.80 3.46 0.85 ... ... 5 26.7 13.02 4.6 3.45 0.97 3.88 0.81 ... ... 7 25.5 13.12 4.1 3.56 0.62 4.49 0.77 ... ... 11 21.8 12.53 3.4 3.34 0.62 4.94 0.75 ... ...
引自《牛生产学》邱怀主编
此外,初乳中还有多量镁盐,具有轻泻作用,能把胎儿在母体期间积蓄的胎便尽快排出。
犊牛出生后要及时喂给初乳的另一个原因是犊牛肠道内的粘膜有一种允许大分子免疫蛋白通过的功能,这种功能仅存在数小时(约36小时)困此,快速与恰当的使用初乳是防止新生犊牛损失的重要一环。
犊牛刚出生时瘤胃尚未发育,牛奶是通过食管沟直接进入皱胃的(它像一条管道直能皱 胃),引起食管沟形成的机制是奶中所含盐类以及小牛吸吮动作的刺激。人工饲喂时小牛食 奶过急或人工持壶角度不对形成强行灌入,且小牛的吸吮兴奋弱时,食管沟会闭合不全,造成部分奶外溢到瘤胃,使奶滞留、发酵腐败,导致疾病发生。
2.消化机能的发育规律 新生犊牛的消化机能与成年牛有明显的不同。它虽也有像成牛一样的4个胃,但仅是皱胃有机能,其容积也是其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郑州中大奶牛 奶牛兽药 人才招聘 疾病防治
Powered by iwms